有幸在静安区几百位收藏爱好者中脱颖而出,被选中作为静安区的代表,经静安区收藏协会的推荐,我参加了此次上海市民收藏家的评选,最终荣列“百名上海市民收藏家”之榜,并有幸与其他的收藏家一道在“三山会馆”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收藏大展(右图)。
回首三十年来的铜镜收藏经历,心中感慨良深。
刚进入铜镜收藏这个领域时,也曾上过当,交了不少“学费”。
还记得早先太原路上有个卖古玩的地摊,那时玩铜镜的人不多,市面上赝品并不多,我在那个地摊上收了一些镜子,都是真品,因此心里对其便放低了警惕。到 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仿镜开始出来了,仿的水平也很高,面上看起来都是很好的品相,以我当时的“菜鸟”眼光,着实不大看得出真假。于是,很快就上当了。
那是一枚唐镜,镜背雕有鸟兽纹,纹饰非常漂亮;拿在手中,手感也很厚重,猛一看是枚精品镜。买回去清洗过后,我就把它当成宝,时常拿在手中把玩,连睡觉时都要放在枕边,醒了就看两眼,当真是爱不释手。
玩了一段时间后,最初的惊喜之情慢慢淡了下来,看它的眼光也多了一些冷静,渐渐觉得它的分量与之前收的同规格的唐镜相比有些偏重,包浆也比之偏新,缺 乏一些长久积淀的厚重感,心里忍不住就有了一些怀疑。后来一次和同行交流时,因为心里始终不大舒服,便将镜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,结果几个同行一看,都觉得 包浆不对,一致认定此镜应是赝品。
这个深刻的教训让我一直耿耿于怀,此后便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学习铜镜收藏的相关知识。除了不断总结自己以往的收藏经验,积极与老收藏家们交流,经常去旁 听一些比较权威的有关铜镜的文化讲座,阅读铜镜方面的专业书籍,积累理论知识外;还时常去拍卖行观看那些准备拍出的真品,努力寻找机会“上手”,增加自己 的实践经验。就这样慢慢地日积月累,我渐渐悟出了一些鉴别铜镜真伪的办法,也真正建立起了自己在铜镜收藏方面的自信。
一次和几位朋友去江西淘宝,来到一家古玩店,老板拿出了几枚镜子,只除了其中一枚外,其余几枚镜子大家都没什么异议。感兴趣的朋友把那几枚镜子收入囊中后,大家便围绕那一枚镜子争论起来。
那是一枚很“素”的镜子,铜质看起来有些黯淡,不似唐镜那么光亮照人,镜缘也不是很规整的圆,只有围绕着素钮有一小圈颇为诡谲的放射状有些似花瓣的纹 饰(见左图)。朋友们都认为此镜是赝品,因为该纹饰实在少见,几乎不曾见过与其相似者;且其境背上还有被后人用尖利物刻出的一列文字(如今也已模糊不清、 难以辨认),就算是真品,只怕也是收藏价值不大。
而我却不大认同诸位朋友的看法。看着该镜不是很圆的镜缘和有些黯淡的铜质,不由得就想起了先前在书里看到的商周时期的铜镜。早期先民的铸镜技术没有后 世成熟,镜缘还比较难以像后世那般浑圆,而含锡量的缺少也使得镜子的铜质难以如后世那般光亮。至于引起最多争论的纹饰则让我想起了商周时期的芒纹镜。远古 先民有太阳崇拜的文化特征,这一点也反映在他们所铸造的铜镜上:先是简单的几何纹饰,后来逐渐发展为呈放射状的芒纹(犹如太阳的光芒照射四方),其后又更 加丰富,出现了火焰状芒纹、复波芒纹、万向芒纹等多种放射状纹饰。而该镜的纹饰乍一看颇为少见,却也呈现出放射状的特性来,与商周时期的芒纹镜有异曲同工 之妙。更为难得的是,该镜的包浆泛着长久岁月沉淀才会有的自然深厚的光泽,那是再高的造假技术也仿制不出来的浑然天成。
鉴于此,又经过几番仔细把看后,我最终认定这应当是一枚商周时期(战国以前)的芒纹镜;且不顾同行的劝说以高价收下了该枚镜子。之所以此次敢这么果断,因为经过这几十年的不断学习与收藏实践,自己着实长了不少见识,在鉴别铜镜的真伪方面也有了更为踏实的自信。